翟云升(1776-1858),字舜堂,号文泉,莱州市人。他出身于书香门弟,自幼聪慧敏捷,勤奋好学,在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下,少年才名誉满乡里。老师的教诲、培育,个人的努力,几年后年轻的翟云升才智出众。嘉庆五年(1800)中举,授任黄县教谕,不久即归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为孝廉方正,被他辞去。道光二年(1823)中进士,官至粤西知县,以老母身体欠佳不宜远行为由不复任。无意仕途,免足官场。朝中相国潍阳人陈文恪,赏识他的学问,荐他为国子监丞,他婉言谢绝。晚年,他深居简出,登门求教者“日踵其门”。 翟云升中秀才时,文章就被人们作范文学习。他精研音韵文字,酷爱著述。尤嗜古隶、古金乐石,搜奇日富。他精通五经。著作有《说文形声后案》、《说文辨异》、《古韵证》、《韵字鉴》、《古今人表校正》、《焦氏易林校略》、《古文杂著》等书。著述,“以汉儒为宗”,援引各书,考据释义,订正谬讹,颇有独到之处。当时专家认为,翟云升的著作可与清初诸老相比美,“说文似严(可均)、段(玉裁),音韵比顾(炎武)、江(永),训诂等郝(懿行)、王(引之)”。可见他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语言文字学家、学者。 翟云升中了进士,不为官,专业研究学问著述立说,专业研练书法,进行创新。为了超尘脱俗,在城南郊外,筑起书房隐居,门前溪水淙淙,水清见底,鱼儿戏游,观之其乐无穷;院内古木千嶂,百鸟争鸣,杂花数百种,芳香扑鼻。他身着布袍,足蹬草履,常出没于花丛草径间、树荫下,自舞强身健体术,吐故纳新之功。读书习经,时有沉思遐想,无求功名利禄,但求著述、精研书法,终生忙忙碌碌,著作十几种,共一百余卷,多为手抄善本,很少刊行。岁月流逝,战乱破坏,已去不复,只有《隶篇》数卷木刻版尚存,由中华书局出版。 翟云升的书法艺术,专家和社会是认可的,并有高度评价。叶名沣给翟云升书信评论说:“自我朝桂未谷先生萃汉之华,专心复古,可称绝学,先生实得其传。桂君而后,当推先生为第一人。海内共称,良非溢美。”乡先贤刘颂年的《论书百咏》注释中说:“工隶书,汉隶学曹全、唐隶学泰山铭。”清代杨守敬在他的《学书迩言》中说:“翟云升,字文泉,掖县人,桂馥弟子,道光进士,官国子监助教,工隶书……学《孔宙》,而气质稍粗。”翟云升与何绍基是书法好友,经常书信往来,切磋书艺。晚年书作受何的影响很大,金石趣味较浓。翟云升的书法有自己的独特风格,闻名遐迩,求书者颇多,当时山东的“丰碑墓碣”,多出自他的手笔。他撰写的《隶篇》、《续隶篇》和《再续隶篇》长达四十五卷之多,成书于道光十七年(1837)。在书法理论研究上卓有建树。近年隶书经典著作他的《隶篇》,已被中华书局、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再次刊行于世。他的书法代表作品《重修东海神庙碑记》拓本,至今为书法爱好者奉为临摹范本。 此四条屏为八尺对开,共32平尺。在诸多拍卖会上有众多他的书作参拍,对照这幅作品可见其真伪。 | |
评论